之兔網

用樸實的語氣說濫情的故事

Artist:Yann Tiersen

Label: EMI

  好的音樂,勝過一場好的電影。

  當自己還沒來得及尋找這部電影的片源的時候,這張原聲帶進入了我的耳朵,自然如流水,清澈如山中之湖。猶豫了半晌,決定不再刻意追溯電影本身。尤其這樣一個對我而言陌生的法國航海家,關於故事的背景維基百科已經告訴了我們很多,音樂裡已經說出了很多電影之外的故事。

  沒看電影,所以不必從電影節奏判斷Yann Tiersen對電影的理解合理與否。生活是乏味的,即使我有時候自覺在做一件很有趣的事情,但是我鮮有時間願意坐下來看一部傳記電影,那種口述式的節奏讓我有種難以言說的壓抑。Yann是異類的,他沒有像很多配樂大師們那樣對著大海的劇情,找來一支交響樂團做配樂,而是天才似的又瘋狂似的一人完成了所有的樂器演奏。也許人說,Yann是個愛炫耀才華的音樂家,可是如果才華不拿來炫耀不拿來公開,掖著又有什麼用呢?當Yann在開篇不緊不慢得砸下那幾個白鍵,緩緩展開樂章的時候,你如果有心,就會發現這段幾乎訴說了Tabarly的生平,Tabarly是誰對聽者而言,變得不再那麼重要,黑白鍵描繪了一個的黑白的映畫,不需要悲情。幾年前看過一本叫《山櫻花與島國魂》的日本文化書籍裡,作者說到日本人是不會在逝者祭奠儀式上表露哀傷的,他們甚至認為在那樣的場合哭泣是對逝者的不敬,人的逝去是去了更好的地方,活著的人應該為之高興。此段落令我一直震驚,當Yann用這樣這種並不悲情的語調完成了一部傳記片的配樂後,我開始懷疑這是否有那麼一點東洋文化的邊幅。當然這個假設是不太成立的,因為Yann Tiersen是所有孤傲的法國人中的一位,應該用法國人的方式表達對Tabarly的祭念。

  按照很多人寫字的方式,他們都喜歡給自己推薦的唱片寫一句多麼帶感的話,比如,這是我們聽過的最好的電影配樂,這是我極力推薦的最好的傳記配樂。我一點也不打算那麼寫,因為我難以成為“很多人”,審美不可以那麼強詞奪理。我也許可以這麼說一句,這是Yann Tiersen的三部電影配樂裡最好的一部,過去的那兩部《天使愛美麗》和《再見列寧》實在是電影太過出色,前者帶有法國人擅長的濫情,後者帶有西方民粹主義者們樂於看見的共產人物,而《Tabarly》卻是一部園囿於法國人對故土、對家國、對高盧英雄的崇拜式的電影,Yann Tiersen證明了音樂是表達情懷最樸實的渠道。法國人應該慶幸,Yann Tiersen用了不算華麗的曲式表述了法國人複雜的情愫,也該慶幸法國人並沒有被濫情摧毀得面目全非。